青蜂侠小说
  1. 青蜂侠小说
  2. 耽美小说
  3. 大唐风云之我家都是皇帝
  4. 162、第162章寿礼
设置

162、第162章寿礼(1 / 2)


薛怀义怎么会想死呢?不断地摇头想要拒绝这一份药,李初幽幽地道:“看来你是非要走得难看,那我就成全你。”

冲慈心使了一个眼色,慈心按住薛怀义的嘴,李初将药甩过去,甩到卫因的手里,卫因一下子全都给薛怀义倒进嘴里。

薛怀义的眼中尽是惊恐,他想将药全都吐出来,又怎么可能,卫因将他的下巴一抬,直接让他将所有的药都吞进肚子里。

慈心和卫因松开手,薛怀义到现在还是不放弃,“救我,公主,请你救救我!我不想死,我不想死。”

谁又想死呢?若不是真的活不下去,就算苟延残喘的活着,每一个人也都想活着。

“下辈子要记着,不管你自己处在什么样的位置上,都要谨言慎行,否则的话,同样的事情还是会发生的。”李初根本不理会薛怀义的哀求,这么多年来,薛怀义仗着武媚娘的是欺负多少人?

或许薛怀义自己都不记得,然而李初全都给他记着。没有动手,不过就是在等着薛怀义自己犯下大错,有武媚娘亲手处置这个人。

一个品行不端又不懂得收敛的人,绝对会因为诸多的原因犯下不可饶恕的大错。李初虽然第一次见面给了薛怀义一个教训,但是薛怀义绝对不会记在心上的。

依武媚娘的态度可以看出来,武媚娘是放纵薛怀义的,只要薛怀义没有做出毁灭江山的事情来,武媚娘就会放任不管。

这种放任有时候就是一道催命符,一个本来就是小人出身,根本没读几本书,不懂得内敛的人,在武媚娘的有意放纵之下,绝对会无法无天。

李初从来没有劝谏过,让武媚娘管束薛怀义,等的就是这一天,让她等到了是吧。

薛怀义忽然口吐鲜血,他想要挣扎,却连挑拨的机会都没有,人没了气息。

“人,你们给陛下带回去。”将这句话丢下,李初头也不回的离开,青芜和曲和两个人会知道怎么解决薛怀义的事情,该李初做的,李初已经做完。

只是有些人,有时候,总以为自己的存在能掀起一些波澜,却不知自己其实太过无足轻重,哪怕曾经贵为皇帝身边最宠爱的那个人,借皇帝的势横行无肆,但他一死,便再也没有人会记得他。

薛怀义,他曾经在武媚娘的心里留下了痕迹,可是最终也是他自己一手毁掉这份痕迹。

*

朝中并没有因为薛怀义的死而再起什么波澜,就连武媚娘的身边也很快有了取而代之的人,随着朝事平静,总是有人觉得事情不应该再提起,毕竟相较于一个男宠来,天下更重要,皇帝能不看重男宠,能够承认自己犯下的错误,臣子们要的就是皇帝这个态度。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重建明堂,武媚娘是不可以有不要这座明堂的,一应修建的费用,全都由武媚娘自己出,竟然不动国库半分银子,武媚娘再次建起明堂。

如此,武媚娘登基为帝,不知不觉竟然七年,七年的光景就那么稍纵即逝。

自然而然,请武媚娘立太子的事也被人提到明面上。

太子,武家的人想当,可是这个本来就是李家的天下,李家的人是不可能看着自己手中的皇位被人抢走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天没有定下太子,一天就不可能让人安心。

武家的人,武承嗣蹦跶得尤其的厉害,可是不管他再怎么蹦跶,为百官之首的李初即然为尚书令,更是开了女科,让女子可以出仕,这些年来调和阴阳,就算一开始因为她是女子的身份,并不怎么认同她成为宰相的人,这些年来来也是心悦诚服。

为相者,李初尽心竭力,不欲一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枚物,随能收叙,无隔疏浅贱。

对于李初,朝中上下都有极高的评价,也正是因为如此,无论武家的人蹦跶有多厉害,都掀不起风浪来。

而武媚娘虽然心里清楚,武家的人就算成不了太子,可是想让武家的人能够将来一直的位高权重,武媚娘也是不留全余力的提拔武家的人,只是武家的人啊,一如李初早就看明白的一个道理,武家的人就没有一个有真本事的人。

契丹进犯,武媚娘派自己的堂侄武懿宗领兵十万出征,不想此人听闻契丹的兵马到来,连看都没有看是多少人,率十万大军的人,竟然掉头就走,使得十万将士为天下耻笑,消息传回时,朝中更是有人作了一首诗,诗传到武媚娘的耳朵里,武媚娘闻之亦是哭笑不得。

“长弓短度箭,蜀马临高蹁。去贼七百里,隅墙独自战。忽然逢着贼,骑猪向南窜。”诗是人念出来,武媚娘心里又气又笑,气武家的人,笑朝中的臣子着实是……

武媚娘心里清楚,武家的人没有本事,她就算再大力扶持又能如何,她虽然是皇帝,可是她能成为皇帝,并不是任何人把这个位子送给她的,而是她费尽心思,千方百计争来的。

武媚娘比谁都明白一个道理,这个天下间,最最可靠的人不是别人,正是自己,如果连自己都没有办法让自己立足于世,就算有再多的人愿意帮他,也不见得能帮得上。

武懿宗正可谓丢尽武家的脸,也丢尽武媚娘的脸。

面对朝臣的笑话,武媚娘虽然觉得颜面尽失,可是她很清楚一点,武家的人,确实不成材,她以帝王之尊想要扶他们在朝中扎根,可是一群没有本事的人,就算武媚娘给他们封王封侯又如何,终究他们都站不稳脚根。

看看那些人,再看看李初,再看看武敏之,武媚娘的心情很复杂。

仅是有武懿宗的事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最重要的是武承嗣和武三思,两个人再一次被人上折子奏告到他们二人贪污受贿。

证据确凿,就算武媚娘再想偏袒自己的侄子也没办法。对此,李初可是一步不退一步不让的。

“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陛下对自己的亲儿子都能一视同仁,总不会偏袒自己的亲侄子吧。”这样的话,也就只有李初敢直接的问出来,而且让武媚娘根本没有办法反驳。

“还请陛下严惩,以儆效尤。”李初的意思就是这么直接。武承嗣和武三思犯下的过错必须让他们付出代价。

武媚娘自然是不想处置自己的侄子的,为此目光看向李初,“你就这么容不下他们。”

“我若是容不下他们,早就把他们一刀杀了,可是我并没有。现在分明是他们犯下过错,为何在地下的眼里却是我容不下他们?天下的法度,难道在陛下的眼里就这么不值一提?朝令夕改,陛下就没有想过后果。陛下偏袒自己的侄儿,就没有想过朝中的臣子是怎么想的?你就不怕寒了天下人的心?”李初从来都有很多理由能够说服武媚娘,并且让武媚娘根本没有办法反驳。

做错事情的人确实不是李初,而是武承嗣和武三思。这么两个人都已经被封为王了,他们还有什么东西是没有的?

偏偏一个个目光短浅,贪污受贿,买卖官位,这难道不是犯了大周的律法?

犯了法,有人将所有的证据都收集完毕,并且送到武媚娘的面前,难道武媚娘要为了自己所谓的侄子不管罔顾天下律法。

李初仅仅是把所有的原因和后果给武媚娘指出来,不让武媚娘有逃避的机会。这就成李初的过错吗?

武媚娘如果执意这样颠倒黑白,那么李初也没什么可说的。

可怜武媚娘不过是反驳了一句,没想到李初有十句在等着她,而且一句一句的反驳都扎在武媚娘的心尖上。

不是李初想要对武家的人动手,却是武家人自己立不起来。武媚娘看到那样出彩的李初心里不是不气,可是再气又有什么办法?

李初看出来武媚娘的想法,“陛下不要忘了一件事。你儿子可是你的亲儿子,对你的儿子,你都可以手下无情,现在你却舍不得处置你犯法犯错的侄儿,陛下就没有想过我们是什么想法。”

要是李初没有半点想法,那绝对是骗人的,武媚娘那样厚此薄彼的对待,换成谁都不能接受。

虽然李初早就已经过了争宠夺爱的年纪,然而并不代表愿意接受武媚娘对别人比对自己好。

“你怎么想,你还在乎我对你好不好?”武媚娘自然是生气的,她的心思李初分明一清二楚,可是李初却不管不顾,句句都扎在武媚娘的心尖上。

李初抬起眼道:“不是不在意,只是明知道在意没有用,那又何必在意。”

本来心情刚好一点的武媚娘,乍然听到这一句忽然之间再也没有半点欢喜。

“武承嗣和武三思就按你们说的办,一切依律处置。”虽然心里的欢喜随着李初的一句话烟消云散,可是武媚娘也终是听进去李初的劝告,下定了决心处置武承嗣和武三思。

“陛下英明。”能够得偿所愿。李初自然要称赞武媚娘一句的。

就这样,武承嗣和武三思被下大牢,虽然武媚娘说了会处置他们,可是处置的结果也不过罢官夺爵,让他们自己在家好好的反省反省。

虽然对这个结果称不上特别满意,但是李初也懂得一个道理,凡是不能步步紧逼,否则的话会有反作用。

很显然,武媚娘并不想对自己的侄子做出什么事情来。毕竟在武媚娘的眼里,大周的天下需要安定,也得需要这些姓武的人出面帮忙。

在武媚娘登基成为皇帝的这条路上,出力最多的人一直都是姓武的。

虽然武家的这些人有本事有能力的并没有几个,但是人数只要在那里,只要他们立在朝中,总是能让人明白一个道理,这个天下已经是武氏天下。

萧太后:“群主用不着太难过,能够做到这个地步已经不错,接下来的事情我们一步步来。”

吕太后:“虽然武皇确实过于偏袒,但是谁让这是武家的人呢?一个是儿子,一个是侄子,虽然说儿子比较亲近,可是儿子却是自己的敌人,侄子反而是自己这一边的。换了谁都会知道怎么选择。”

一个两个宽慰的话,听在李初的耳朵里,哪里像是宽慰的,压根儿就是捅心。

好在李初的心理强大压根不把她们的话放在心上,只是点头:“你们说的我都知道,放心吧,我不至于要和这么两个没用的东西计较。”

行吧,李初也不像是过不去这个坎的人,武媚娘怎么区别对待都是考虑稳定朝局,利于自己的立场。根本也不会想到李初他们这些当儿女的心情。

“公主,过几日就是城阳长公主的生辰。太平公主亲自来送帖,想让公主去一趟。”慈心在这个时候进来,城阳长公主的生辰啊,李家的人,称王称公主的虽然依然,但是个个都安分守己,谁都不敢冒头,城阳长公主的生辰,若是李治在的话,定然是要大办的。

可是现在换成了武媚娘作为皇帝,李家的人个个都要夹紧尾巴做人,城阳长公主知道自己不能当到李初什么,所能做的也仅仅是不给李初惹麻烦而已。

所以就算是生辰这样重要的事,城阳长公主也仅仅是想请人在一起吃顿饭,并不想大办,惹得武媚娘不高兴。

“我知道了,你往公主府走一趟,就告诉末儿我一定准时到。”李初又怎么会不记得城阳长公主的生辰,就连礼物她都准备好了。

慈心应声就准备去,可是没有一会儿又回来了,“陛下亲自下诏,道是城阳长公主寿辰。让薛家一定要大办。”

正在批阅奏折的李初,乍然听到这句话,一脸不解。

武媚娘竟然亲自下诏,让薛家的人大办城阳长公主的寿辰。这不会有什么阴谋吧?

李初心里七上八下的,自然不能宣之于口。

“公主府正好收到诏书,正不知如何是好。”慈心去的也正是时候,竟然好刚碰上这样的桩事,这,可不让人心里七上八下的,不知如何是好吗?

李初放下手中的笔,“既然是陛下亲自下的诏令,想应该会从宫中派人前去准备一应诸事,那么就让他们准备就好。”

“另外,等到宫中拨人下来的时候,我会去一趟,让姑母一定要提醒我一句。”李初抢来抢去,还是要把问题从根源上解决。

想必人既然是武媚娘派来的,这些人应该会懂得规矩,一场宴会究竟应该按什么规矩来吧,这些人都会明白。

不管武媚娘是不是有什么阴谋,他们需要做的就是把所有的问题都掐死在萌芽状态。

责任必须要转移,武媚娘自己派来的人自己就应该盯紧了,没有用的人,或者是心存不轨的人放到城阳长公主的府上,这就是武媚娘的问题,有事也不应该怪到城阳长公主的头上吧。

慈心小心地询问道:“若是陛下并没有其他的意思呢,仅仅只是想让长公主可以过一个隆重的寿辰?”

听得出来李初把武媚娘这一番心意定论为别用心,慈心不是不清楚李初和武媚娘之间关系,只是有些事没有那么简单。

一旦李初显露出对武媚娘的防备之意,是不是先惹武媚娘的不喜?

李初明白慈心话中的意思,摇了摇头,“有些事情大家都是心照不宣,陛下很清楚我们对她的防备,自然陛下也对我们防备着。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陛下不会觉得这是什么大事。可是,如果我们不准备,要是陛下果真有别的意思,你可知道我们会有什么后果?”

武媚娘的想法确实重要,但是那也重要不过李氏宗亲那么多人的性命,尤其其中还牵扯城阳长公主。

李治在临终之前特意吩咐李初一定要千方百计的保护好城阳长公主。李初都不能看着别的人去死,更不能让城阳长公主陷入任何的危险之中。

许下的承诺,李初拼尽心力都会做到,一如从前费尽心思打消武媚娘想要诛杀李氏宗亲的念头。

现在李初拿不准武媚娘究竟有没有恶意,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庇护好身边的人。

不会落人把柄,更不会让人有任何可以攻击或者伤害城阳长公主的机会,这是李初要做的。

“是。”李初显然都已经想清楚所有的利弊,那么慈心也没有其他可说的,立刻按李初说的去办。

消息传到宫中,传入武媚娘的耳朵里,武媚娘微微一笑,“还真是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我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她,她依然牢牢记住我们之间的关系并没有表面看起来的那么平和。或许我随时都有可能出手对付李氏宗亲的人,包括城阳长公主。”

和慈心担忧的不一样,武媚娘在知道李初对自己的防备时,满心都是喜悦。

“不错,就要一直保持下去,永远不要轻易相信任何人。就这样防备着,那么就没有人可以伤害你。”武媚娘很满意这样的李初,这会让武媚娘觉得李初有时候跟自己是一样的,不是那么全然地像李治。

可是,武媚娘也不知道如何说,她所最喜欢的却是这样的李初。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