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蜂侠小说
  1. 青蜂侠小说
  2. 耽美小说
  3. 大唐风云之我家都是皇帝
  4. 129、第129章私心
设置

129、第129章私心(1 / 2)


“我现在对母亲所说的一切,母亲会相信我吗?”李初没有回答,但是话中的意思武媚娘明白。

此时此刻李初不管对武媚娘说什么武媚娘都不会相信的。她只会让人去查,自己弄个一清二楚。

“我和父亲之间的事情,母亲确实要管吗?”这个时候李初算是开始回答武媚娘提出的问题了。

但是此时的武媚娘如何还想再管李初和李治,究竟为什么争执吧?她更在意的是李治的身体。

“你回去休息吧。”武媚娘打发了李初,此时满脑子都是李初刚刚说过的话,李治的身体,李治的身体究竟如何?

从好些日子开始,李治就不再让武媚娘清楚的知道他的身体状况。武媚娘不是没有去问过,但是李治就是绝口不提,暗里武媚娘自然也是寻人问过的,可是不管武媚娘用什么样的办法,得到的都是李治的身体需要静养的消息,所有的人众口一词,根本没有给武媚娘再问的意思。

武媚娘心中再存疑惑,可是最终不能强制的相信李治的身体有问题,毕竟李治在她的面前所表现出来的状态一直都不错。

“母亲,父亲的身体很好。”至少现在是很好,暂时并没有太多的问题,可是以后,李治能保持多久,她也不敢就说。

“还望母亲珍惜,父亲不管眼下的身体如何,将来有一天总会老去,总会驾崩,母亲如果在这个时候不懂得珍惜,将来只会追悔莫及。”无论李治和武媚娘之间有多少的真心,有多少的假意,最终,最后,如果当李治不在了,那么武媚娘只会记得李治的好,彼时武媚娘会为此时的自己没有顾及李治,没有多陪陪他而后悔的。

武媚娘问道:“你可知道你父亲早就不想让我陪着他了。”

是的,不是武媚娘不想,随着他们之间的利益争斗太多,李治虽然不曾说过什么,可是他们之间的疏远,他们彼此再清楚不过。

尤其在李初出嫁后,宫中再没有那一个为他们调和的人,甚至李治将李初随意将自己嫁出去的错都归到武媚娘的头上,武媚娘有苦难言。

李初昂起头道:“父亲同样不想让我陪着他,但是,我知道父亲心中最深的希望,他不是不想,而是不敢。母亲该明白的,这一切都是母亲一手造成的。步步紧逼,到了如此份上,如母亲所愿了吗?”

问得武媚娘脸色大变,冲李初喝道:“你是在教训我?”

“不敢,母亲行事,我早就劝过母亲,你可以要你的权力,可是你不要忘记最重要的究竟是什么。一但失去,错过了,追悔莫及,母亲听过我的劝吗?在母亲的心里,父亲早就仅仅是大唐的皇帝,给你权力,让你登上权力顶峰的人,如今母亲达到自己的目的,父亲失去他的作用,你自然不需要再像以前一样对父亲费尽心思。”李初冷冷的指出武媚娘的残酷,提醒武媚娘曾经做过的一切。

不是李治在防着她,而是武媚娘行事越来越过,过得李治不得不想想办的法护住他想护住的一切,哪怕这一切会和武媚娘起冲突。

“你知道什么?”自己所做的一切叫李初全都指出来,武媚娘面露恼怒,大喝一声,李初道:“是啊,我知道什么,我什么都不知道。正是因为什么都不知道,所以我不应该开口管你和父亲之间的事。母亲不愿意让我管,更不该问我。”

不是李初去寻武媚娘劝的她,而是武媚娘来找的李初,想从李初的嘴里问出李治的身体情况,武媚娘难道就没有别的准备?

武媚娘算计人都寻到李初的头上,难道还不许李初说话?

“你……”武媚娘面对李初的指责,怎么都无法硬气,最终只能拂袖而去。

太后们听完李初的质问,宣太后:“群主明知道李治命不久矣,竟然还在这个时候和武后起冲突,非明智之举。”

武媚娘的野心李初都看出来了,看出来还和武媚娘杠成这样,这不是疯了吗?将来李初要怎么在武媚娘的眼皮子底下过日子?

李初:“如果我现在不告诉她,不让她意识到自己即将失去什么,等到她真的失去的时候,她的心里会更恨我。”

吕太后:“可是这样一来,对李治就不是好事了。”

李初:“事到如今,你们认为父亲就算瞒着母亲他身体不好,时日不多的事,能改变什么?”

大局已定,武媚娘现在握住大权,谁就算想对付她都不容易,包括李治,所以这个时候该让武媚娘意识到失去李治,这个她曾经爱过,让她重生的男人,让她站在顶峰的男人,他将要离开了,或计武媚娘的心里会有其他的想法。

萧太后:“群主想赌武后的心并没有完全的冷,她的心里依然是有高宗的,赌就赌吧,反正输了也不会失去什么。高宗最大的底牌就是群主你,群主的权力还在手上,对于群主来说就足够了。”

这也是为什么萧太后没有一开始就对李初做的事发表意见的原因,不需要发表意见,李初的心里有数,做的事,成了对以后李初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不成,也不会让现在的情况更好。

*

第二日见李治的的时候,李初将昨天和武媚娘的所有对话都告诉李治了,李治听完后只道:“是该让她知道了,一直的瞒着,瞒得过一时,瞒不过一世,从你的嘴里透露出去也好。”

这个时候想到都是对李初有好处的事,李治……

“母亲的心里是有父亲的,如同父亲的心里一直都有母亲。”李初可以肯定,他们两个人之间原本是有些真感情的,可是随着时间流逝,有些东西变了,但不管他们再怎么办,有些温暖还是留在身上。

李治不否认,笑着道:“自然是有的,正是因为心里有着你的母亲,所以愿意把最好的一切给她,仅仅只是希望将来的一天,我们能够白头偕老。可是天家的夫妻,无论一开始的初衷是什么,有了权力插在中间,后来总会变成我们不想看到的样子。”

“再来一次,父亲还会选择走同样的路吗?”李初问李治,李治没有一丝犹豫的回答,“会,一定会,朕有四位顾命大臣,朕太明白扶起一个大臣对于朕来说,对于将来的皇帝来说是有多大的掣肘,相较之下,我依然会选择你的母亲。只是,朕最大的错处是低估了你的母亲对于权力的渴望,更没有想到她虽为女流,手段却如此的狠辣,与你祖父不遑多让,那么多年,她在你祖父身边确实学到太多的东西,多得我都无法否认。”

是的啊,李治看得比谁都清楚,武媚娘像李世民,不管是那雷厉风行,还是朝纲独断的做法,都很像李世民,没有想到,他一个当儿子的人不像李世民,竟然是武媚娘学到李世民治国安天下还有用人之法。

李初看得出来李治对武媚娘的欣赏,武媚娘,对于李治来说是很复杂的,正是因为如此,有时候李治看着武媚娘时,都不知道如何对待她才好,到了最后来,有些放纵,也想看看武媚娘能走得多远,走得多长,然后竟然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初儿,你母亲有很多的长处,建言十二章的内容便可看出你母亲的胸襟气魄和远见。当年你放一放不议的母死父在依然要守孝三年的事,谁不以为当年你就是闹一闹,事情搁置这些年,没有人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可是你的母亲却一手促成了。初儿,你要多和你母亲学习。”事情,武媚娘可以隐忍多年才开口,才表现出来,仅是这份忍字,李治就希望李初可以学会。

“不争一时之气,强者避,捉住时机,再将人一击毙命,达到你想要达到的目的。初儿一定要学。”李治提醒李初,他对李初寄以厚望,所以更希望李初能够做得更好。

“是。”李初是个好学上进的人,自然听进得李治的一番话,也愿意按李治说的去好好学学,学到李治的本事,也学到武媚娘的一身本事,将来,她才能担起李治留下的重担。

李治很高兴李初的听话,“你听说过田游岩此人吗?”

提到这个人,李初想了想道:“听说过,此人有才,可是只听才名,却没有见过他文章本事,父亲?”

“我想请他出山,盼他能如商山四皓一般,将来能为太子安定天下,稳坐太子之位。”李治的打算,并不怕和李初说白了,各种准备,李治是不可能,也不会让自己完全处于被动之状的。

“你母亲知道我的身体每况愈下,她会多陪着我的,自然也会加紧时间准备,我们现在就要看看究竟会是谁快。”李治知道最后他依然要和武媚娘斗,这一斗,也不知道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这些事你不要插手,这是我让你留在宫里,陪着我的要求,如果你做不到,就算你出家,就算从今往后你都不再管李家的事,管大唐的事,那也可以。”李治有自己的要求,所以这个时候,李治表露出自己的想法和决心,绝不允许李初在这个时候依然的一意孤行,最后让自己落入尴尬的境地。

他现在不管和武媚娘怎么争夺,一但他不在了,武媚娘不会记得他的不是,只会记得他的好,李初如果在他们的事情里掺和太多,对于李初是大不利。

武媚娘会从现在开始就防备李初,认定李初是站在李治一边的人,那么这么多年来李初一直坚持的不偏不倚,得以让武媚娘相信她的理由,都将不复存在。

李治要为李初多作打算,不能让李初自毁长城。

李初听到李治的威胁,恭敬地道:“父亲,我都记下了,我会做到的。”

怎么能不做到,李治一番用心良苦都是为了谁。

“好!”李治要的就是李初一句答应,但凡李初答应的事定然是会做到的。

“陛下,政事堂诸公求见。”父女俩说了一会儿话,外面政事堂的人前来拜见。李初站起来准备退下去,没想到李治却拦住她,“往后政事堂诸公前来你都在旁边听着。”

此话一落下,德福一眼看向李初,震惊之色不掩。

“父亲。”何止是德福,李初同样震惊万分。

“此事就这么定下啦,不必在议。去给公主看座。”李治一言独断,定下此事不容任何人再非议。

李初莫可奈何,只能等着政事堂的诸位进来。

进来的人一个个的脸上,都不见好神色,在看到李初竟然坐在一旁时,众人只能朝李治见礼完毕,顺便问候李初。

“从即日起安定公主一同参与朝议。”还没等政事堂的诸位询问李治是什么意思,李治已经先一步解释李初存在的意义。

政事堂的诸位皆是满目惊色,反应过来的人立刻就进言,“陛下公主始终是公主,不是王爷,王爷可参政,可是公主参政却是前所未有的。还请陛下勿开先例。”

真诚的请求,希望李治可以收回成命,不要再做出如同壮大武媚娘的事情来。

朝廷里有一个天后已经够让朝臣们头疼,要是再来一个公主,公主和天后相争,那可如何是好?

“朕意已决。不必多言。太子软弱,朕得为太子寻一个能够帮扶他的人。你们敢说公主无能?”李治直接道破自己的用意,他现在已经没有办法了,武媚娘如此强势,能够废一个李贤难道还不能废一个李哲?就只能从李初下手,让李初来庇护里着,而且是光明正大的庇护。

此话已落下,一众臣子无话可说。李贤被废,这些臣子哪个不是满腹疑惑。可是证据确凿,而且武媚娘强势的要废太子,他们这些人哪怕再想说些什么,面对铁证如山也没办法为李贤说好话。

被废了一个太子,谁不是胆颤惊心的?然而眼前的政事堂诸位谁又敢保证自己一定能庇护住太子。

他们做不到的事,李治寻一个能够做到的人,难道他们还敢说三道四?

这么多年来李初一向很少管闲事,可是并不代表李初是个无能之人。

从李初第一次在朝廷露面开始,哪一次李初出手不是大胜而归?

如今不管是朝中的臣子也好,民间的百姓也罢,心中都对李初敬畏有加,且这么多年来李初推举入朝中的贤才并不少,在朝中的名声可是很好的。

尤其李初是个讲理的人,不管是从政从商或是从军,一切都讲理。

“臣附议。”事情,眼看李治就要定下,不容任何人置喙,那就表态吧,让李初正式的参政,往后就按李治所言,让李初辅佐太子。

公主辅佐太子虽然是以前没有过的事,但大唐创建以来开的先例可不少,连皇后都可以垂帘听政,公主辅佐太子也不是什么大事。

有了第一个表态的人,其他人考虑了所谓的利弊关系,最终也都同意了。

“好。你们有什么事只管说来。”果然还是李初这些年的所作所为让人放心。虽然一开始因为李初是女子的身份,政事堂的诸位才会反对。但是考虑清楚利害关系,最终还是同意了让李初如李治所说的参政。

李初的事情说完了,那么就说正事吧。

李治示意臣子们有什么要说的只管说。

“陛下,关于东突厥可汗一事,阿史那伏念,臣以为当斩之。”这个时候一人站出来,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就是希望能够得到李治支持。

“陛下此事不妥,当日臣曾许诺不杀伏念,故伏念方降,若是今日斩之,岂非失信于天下。”一个年迈的老将出列表示反对,李初知道这两位,第一个开口的是裴炎,第二个是裴行俭。

这样的两位都是打仗的一把好手,征东突厥一事,李初可是亲自去的,因此一些内情她也清楚。

裴炎进言以杀伏念,存的却是私心。

“陛下,伏念反叛,若不杀之,如何震慑突厥的余孽,来日突厥之人知大唐仁善,恐再起叛意。”裴炎说得都是为大唐一般,裴行俭却道:“劝降时承诺不杀,如今他人以降却以杀之,失信于天下,大唐往后如何面对天下各国人?”

“裴将军,当日承诺不杀的是你,并不是陛下。”裴炎听到裴行俭的话,如是反讥一句,裴行俭气的直指裴炎的鼻子就要破口大骂,可是李初更先一步问道:“裴将军当日是大唐的将军,代我大唐出征,依你所言裴行俭裴将军不能代表大唐?不能代表陛下?”

虽然依然生气,可是裴行俭听到李初的话眼睛一下子亮了。

李初直视裴炎,“将士在外征战。大唐的将军代表的就是大唐,大唐陛下的旨意,将在外可行一切便宜之事,为平乱许诺叛贼降而不杀,你知是为何?”

裴炎被李初问得一顿,李初道:“降而不杀是为了不多造杀戮,彰显我大唐仁义之国,仁义之范,以你所言有错?”

看看裴炎口口声声说的都是什么话,李初咄咄逼人,就想看看裴炎还有什么好说的。

“自然不是,大唐历来皆是礼仪之邦,仁义之国,这是自大唐立国以来,先帝陛下皆如此行事。”裴炎听到李初问的刁钻的问题,赶紧解释不敢置喙大唐自建国以来以仁义行事为错。

“人以信为本,国以信根。老子有云: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你是想让天下诸国都知道大唐的将士代表大唐出生入死,他说的话却不能代表大唐,令天下人知道君将不和?”和李初耍嘴皮子裴炎的道行还不够。

所以此时的裴炎被李初的步步紧逼根本没办法反驳。

气得不轻的裴行俭听到李初一句又一句的质问裴炎心里那叫一个乐呵,老小子看你以后还敢不敢和我作对?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