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便随手地头捡了个土疙瘩擦擦手,不以为意的问跟着进来的月奴:“你莫怪你婶婶,你这一来,须知马槽里伸个驴头—多了一张嘴哩,她大小管着账,总归难为。”
殅娘子忙说:“便是我缺衣少穿,也不能慢待,只不过那秀才家私多,又前日才说让人搬,他一时半刻的,搬运不及哩。”
老安人不耐烦的挥了挥手:“行了行哩,也不赶着那秀才了,麦子院不是空着么?给这丫头住罢。”
明家住上了大宅子,可稻田里□□的泥腿子还没洗干净哩,这便体现在给宅院取名上,什么麦子院、稻苗院、杏子房、菽子院、黍黍堂,听上去便觉得猪肥家润五谷丰登。
老安人自己住在稻院,二房住在杏子房,三房住在菽子院,给大房留的是黍黍院,其余几个院子都锁着呢。如今老安人寻思,随便寻个空屋先将孙女安置了。
殅娘子一听就急了,那麦院又宽敞又亮堂,一水的大瓦房,后头还有几株桃子树,她早就看中了,留给自家大儿子明宣礼留着娶亲呢。
想起她收拾好的大好宅子,上好的桐油将那屋内木梁漆得油光锃亮,又请了据说是师承宫廷画院的画师用朱砂、赭石、雄黄、石青、石墨等诸物在槅扇并檐下画了喜鹊登梅、五子登科等吉祥图案,光是描金的金粉都用了快二两,她哪里舍得吆!
殅娘子脑子转了几转,方一脸委委屈屈;“阿家①,麦院大师算了是三元及第独占鳌头的好风水哩,留着给个女娃家莫不是白瞎?”
明老安人瞪了儿媳妇一眼:“我如今是说不住你了?”她眼神发狠,叫殅娘子心里一哆嗦,老安人虽然近些年修身养性要学官家老太太们端方正和的款儿,可她嫁过来早,还记得当年老安人拿着一柄砍骨刀满巷子追赶欠债人的雄姿,哪里还敢造次?当下就应了个喏,委委屈屈告辞自去料理麦院。
月奴这才款款纳了个福礼:“谢婆婆②。”
她一脸恭敬,明老安人很是不习惯,浑身别扭的慌,想往椅子上坐,月奴忙上前搀扶一把。
这一扶勾起了吃软不吃硬的老安人无限伤心。
别个都羡慕她有福气,生了三个儿子,可临老才知道没个姑娘在身边贴心着实不便,大儿媳妇金尊玉贵是个指望不上的,三儿媳妇挖钱扣私房的本事是一等一的好,要说吃穿住行是不缺,可压根儿没人在细处关怀过她。
这一扶,倒让她心里发酸,她想了想,从自己头上拔下一枚金钗递给月奴别别扭扭递过去:“收着罢,第一次见孙女哩,比不过你宫里的曾外婆婆,总也是我一片心意。”
前世里她初次见到月奴给的见面礼也是这只金钗。
当时月奴还嫌老安人又土又抠门。
直到如今活了两世,月奴方明白这礼物对与穷了大辈子、将金钱看得比什么都重的老安人有多重。
她开开心心收下,郑重藏在袖子里,还笑眯眯说:“婆婆送的自然是好的,我好好儿收着。”
这嘴啊,还真跟抹了蜜一样甜。明老安人撇撇嘴:“是好。可千万收好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