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蜂侠小说
  1. 青蜂侠小说
  2. 耽美小说
  3. 大隋第三世
  4. 第978章:女王访隋,玄奘作陪
设置

第978章:女王访隋,玄奘作陪(2 / 2)


“你这理由很强大!”杨侗哭笑不得的说道:“那么我大隋的文武二帝厉害吧?”

“厉害。”罗士信都懒得解释了,直接说道:“理由同上。”

“噗”

“噗”

“噗”

“……”

旁边的阴明月、李秀宁、杨沁芳尽皆喷笑。

“你这理由实在太香了!”杨侗失笑道:“大隋文武二帝和秦始皇、汉武帝、梁武帝,有个共同点,就是比较崇信教派。咱们的文武二帝估且不说,因为他们二人推崇佛道是出于统治需要,并不是真信。而秦始皇、汉武帝、梁武帝晚年之时却是虔诚的方士、佛门信徒,你知道这三个厉害的皇帝为何这么虔诚吗?”

问题一下子回到关键之处。

“因为他们怕死,的以追求虚无缥缈、并不存在的长生不老之术。”答话的不是罗士信,而是杜如晦,他和房玄龄、凌敬拜完太上老君,正好听到杨侗后面的话,他担心杨侗受青城山的“仙迹”影响,有了修仙、礼佛之心,这才抢着答复,尤其说到“并不存在”四字的时候,声音更是高了几分

“克明说得对。”

“克明言之有理。”房玄龄、凌敬不约而同的附和。

“克明说的是其一,但并不是问题的关键。”杨侗说道。

“那问题的关键是什么?”这下子,房玄龄、杜如晦、凌敬来了兴致。

梁武帝自始至终都是虔诚的佛徒,不足论。而秦始皇、汉武帝本身是杀伐果断的大帝,直到晚年之后,才搞起了寻求长生不老的寻仙之旅。

尤其是汉武帝的寻仙之旅更加夸张,他听信一些方士“蓬莱诸神山若将可得”的蛊惑,“乃复东至海”,意思是说汉武帝所希望见到的“蓬莱”仙山在山东海边没有‘遇’到,于是又沿着海边一直来到有“神岳”盛名的碣石山祭神求仙。汉武帝此行碣石,使沿海地区的求仙活动在时隔百年之后死灰复燃。而他搞的求仙活动,比秦始皇要热闹许多,如召鬼神、炼丹沙、候神等,各种名堂数不胜数,动辄就入海求“蓬莱”,指山说封禅。而且每次寻仙之旅,都有数以万计随从,搞得劳民伤财、民不聊生,他的寻仙之旅可比杨广三下江都荒谬得多了,毕竟杨广前两次下江都是为了安抚南方、后面一次是政治避难,不管规模如何,但他的初衷都比较正当。

但无论如何,秦始皇、汉武帝寻求长生不老术已是实锤的铁论,而今,杨侗竟然说不是关键,这让房玄龄、杜如晦、凌敬心中的八卦之火熊熊燃烧,以为皇帝又有什么什么惊世之言,于是一个个都翘首以待,生怕遗漏什么关键神论。

然而杨侗给出的神论让人绝倒,只听他淡淡的说道:“因为他们年轻的时候缺德事做多了,所以他们晚年心存愧疚,生怕自己种下的恶果,祸害到儿孙、江山身上,这才希望当面得到神仙宽。还有朕,面对几十万流民的时候,本来也是挺愧疚的,但是拜了一下太上老君之后,哦嗬,愧疚没了、心安了,人也舒坦了……”

“……”众人尽皆无语。

但仔细想想,好像自己也是这样,本来也挺内疚的,可是拜完太上老君之后,负罪感全没了,整个人都轻松了。

难道说,真有神仙?不然为何这样?

房玄龄觉得有些脑仁疼,想得不明白了。

杜如晦嘴皮子哆嗦了几下,绞尽脑汁想要反驳,却发觉自己也是无言以对!

有神仙吗?

肯定没有啊!要不然为何大家都说没有?一些英明神武的帝王就是因为晚年寻仙修仙、大建寺庙道观,导致国家财政枯竭、人心尽失。

可是现在听杨侗这么说,再加上自己的切身体会,好像神仙似乎有,不然自己为何在忽然之间,心态大变?

这是咋回事?

一下子,三个拥有聪明、精明头脑的大隋尚书,神经彻底错乱。

“世上没有神仙。应该,应该是种自我救赎的心态问题!”杨侗说完,自己却一脑袋浆糊了:自己又是咋回事?

“对对对,心态问题。”

“是是是,绝对是心态问题……”

“……”

杨侗呵呵一笑,没有再去神仙问题上多做纠结,而是考虑起了此行要处理的第二件事,那就是大隋有两个奉佛教为国教的国家,对大隋派出了使者。只不过杨侗没有在国都洛阳,也没有在陪都大兴,所以让他们直接从大兴来了蜀郡。

首先是俗称的女儿国的东女国,它是古羌人建立起来的历史悠久的国家,其国境没有具体的标准,只是说从东到西需要骑兵行走九天,从南到北则需要骑马走二十二天,计有大小城池八十余座,人口有四万多户,若以每户五人计,女儿国应有二十到三十万人左右。

东女国最大的文化特点就是重视女子、轻视男子。在这个国家中,国王和官吏一般都是女子担任,男子最多只能服兵役。如果女王需要传达旨意,通常都会通过女官传达到宫外。

东女国除了女王之外,还有一个副女王,而这样三个位高权重国王,通常都是族群内部推举有才能的人来担任,女王去世之后权力的宝座通常由副女王继承,之后再王族选出一个新的副女王;普通家庭亦是由女性为主导,她们掌管着国、家上下一切。正因如此,所以中原王朝更喜欢称之为女儿国。

女儿国经常向中原王朝进贡,比如在北魏、北周、隋朝就有明确的记载,而杨广重开丝绸之路以后,两国往来更加密切,女儿国现在和西域诸国、西突厥各部、象雄一样,都加入了丝路联盟,皆以大隋为尊,算是大隋的属国。

女儿国的前任男副国王是一个意外,他之所以能够当上国王,是因为前前任女王年纪太大,死后不久,年纪比她还大的副国王,当了几个月的国王也死了,女儿国一时间处于女王身死、副女王尚未就位的窘境,于是这个比较有声望男国王被选为‘代理副女王’,行使着国王使命,他在女儿国是个另类的存在,所以到了年初,已经长大成人的副女王继承了王位,她的登基,也意味‘代理副女王’仕途到头了,但是他毕竟当了十多年的王,也培养出了属于自己的势力,岂能甘心变成一无所有、低位低下的附庸者?是以成了女王和女儿国制度的反对者,并得到一帮不安分‘小’男人拥护。

此次前来大隋的朝拜的女儿国使节团,便是以新女王为首;她的目的十分简单,就是希望得到凶名赫赫的杨侗册封,从而起到狐假虎威的效果,使女儿国免受内战之苦。

至于另外一个使节团,则是来自天竺,这也是该国有史以来首次向中原派出正式使团,大概也是想和大隋建交。

天竺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史记·大宛传》,当时称为身毒。《汉书》记载:“从东南身毒国,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后汉书·西域传》记载“天竺国一名身毒”。

大隋也称之为天竺,只不过现在的天竺半岛并非是一个完整国家,而是一个支离破碎的大地,大小邦国多不胜数,除了在天竺半岛北部的戒日帝国,以及南方的摩揭陀国、东遮娄其、西遮娄其国、帕拉瓦人稍大一点之外,没有哪个国家拥有广大疆域。一些国家甚至只有一座城,要是敌国打掉这座城,也意味这个国家灭亡了,天竺半岛现在这一现状有点类似中世纪的西欧。但是大隋这边对天竺半岛的了解着实不多,所以习惯上把天竺和天竺半岛混为一谈。

这次前来的大隋的使者便是饱受戒日帝国蹂躏的摩揭陀国,也就是玄奘史上取经的中天竺。

大隋为了达到大赚战争红利、削弱周边友邦的目的,现在奉行的对外政策是抑强扶弱、鼓励异族搞内战,所以中天竺使臣是来寻求外交上的声援,让大隋稍稍制约下戒日帝国,杨侗不但乐意,还会让吐蕃四国、十旗军去戒日帝国耍耍;但如果跑来大隋宣扬佛法,打哪儿来,滚哪儿去。

但不管是女儿国也好,还是中天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以尊佛,以佛为国教。

对这两个国家作了一番了解的杨侗,为了很好的接待这两个崇信佛教的使节团,还专门钦点精通梵语的玄奘大法师全程陪同女儿国使节团。

当然了,精通梵语不重要,因为礼部现在有这方面的翻译人才了。重要的是杨侗怀有浓烈的圆梦情节,希望自己能圆女儿国国王“只愿天长地久,,与‘御弟哥哥’紧相随,爱恋伊、爱恋伊,愿今生常相随”的梦。

这个玄奘大法师自吐蕃战场归来以后,不但稀里糊涂的当上洛阳白马寺住持,还给杨侗忽悠去宗正寺宗教署任职,顾名思义,宗教署就是专管道、佛两派的新机构,管道家的左令由袁天罡担任、管佛教的右令是玄奘大法师了,不过两人并没有参与具体事务的管理,主要是负责纠察、弹劾道士与和尚,肃正宗教风气,相当是宗教界的御史;也就是说,如果左令袁天罡看到哪个和尚违法乱矩,可以立马举报,反之,右令玄奘也可以举报贼道士。

怎么看,都有点怂恿两派开战的意思,不过两派如果开战的话,佛教绝对是处于吃大亏的地位,这并不是说杨侗专门针对佛教,而是现行的《宗教法》是两派教义为基而创建起来的。

在佛教进入中原之初,它为了在儒道夹缝中生存、吸引世人眼球,搞出了和尚不能吃肉、不能讨老婆、不能赚钱、不能奢侈、不能犯戒等等规矩,以示自己神圣高尚,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世人都觉得和尚就应该如此的超然脱俗、四大皆空。现在又不能享受免税、不能占山为王、不能没文化,还要受到国家监管、律法制裁……这么多的教义、条款,现在通通成为《宗教法》,试问天下之间,又有几个人做得到?

而相对于佛教,道教就潇洒多了,他们推崇自然之道,娶老婆是自然之道、喝酒吃肉是自然之道…除了不能没文化之外,和普通老百姓没什么区别,只要遵守国家律法即可。但是‘自然’这也意味他们比较散漫,无法把所有道士形成一股强大势力。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