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辽东属国攻心战
从辽西到辽东,辽东属国算是必经之路,否则的话就得饶过整座医巫闾山,再回过头来前往辽东,而这不仅仅是增加来回几百里路程的问题,还要深入鲜卑之地。所以,公孙度想要割据辽东,就要守住辽东属国,以为屏障,就像刘焉在益州,想要攻占汉中是一样的道理。
苏仆延也知道自己的价值所在,跑去请公孙度“定夺”,无非就是想试探公孙度的心思。如果他也肯听从大汉朝廷的调度,那自己就没有反抗的意义了。反之,如果他还想在辽东这片儿当老大,四处收拢小弟欺负人,那现在就得给自己足够的好处,兵马军械粮草,一样都不能少!
这一回轮到公孙度迷茫了。
丘力居身死,辽西乌桓军被杀好几万,这事公孙度肯定知道,但是公孙瓒为什么要出塞,就不是太清楚了。反正之前公孙瓒也总和乌桓打来打去,都习惯了,只是没想到公孙瓒这一次会有这么大的劲儿,直接把丘力居给打挂了。
至于说京师洛阳那边的消息,也仅仅知道小皇帝出其不意地弄死了董卓,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抱歉,因为离的实在太远了,就是这个消息还是之前听青州那边坐船逃过来的人说的。那些人还说陛下诏命袁家嫡子袁公路为青州刺史,结果青州乱成了屁,三天两头不消停,他们就是呆在那地方太害怕,才逃来辽东的。
既如此,朝廷怎么还有闲暇,派兵出塞,跑到辽西来收拾乌桓人呢?难道是公孙瓒听了刘虞的命令,想要重整幽州?他俩不是不对头吗?
后来,公孙度和自己的儿子亲信们一商议,总算想到了一个高招。不管怎么说,先派兵马与苏仆延一起,试探试探辽西汉军的“成色”,同时等待派出去打探之人的消息。如果苏仆延能够抵挡住辽西汉军,自然无需理会朝廷的意思,反之,自己还是名正言顺的汉臣。
苏仆延原本有四五万兵马,为了防备滨海道上修路的汉军,其中三万都驻守在徒河,现在公孙度又派亲信大将柳毅率五千兵马前来,并且还有不少的军械粮草,使得苏仆延忐忑不安的小心脏终于好受了一些。
但是,在对待汉军的策略上,苏仆延与柳毅产生了严重分歧。柳毅说应当调回徒河兵马,集中兵力,主动出击,先打掉在阳乐的汉军先锋。苏仆延心里却想着,现在是我出头抗拒朝廷天军,集中兵力打下阳乐或许不难,但是打下之后该怎么办呢?朝廷大军就在后边,惹怒了朝廷,我将来连请罪的机会都没有。我就老老实实的呆在昌黎,汉军来了,我就固守,守不住了就投降,岂不是好?
苏仆延与柳毅还在争执不下,魏延可等不到他们商量好了再出击,直接带着黑山军警卫旅和能臣抵所率的阳乐b级军团奔昌黎而来。因为前些年闹黄巾,很多关内百姓都逃来了关外,但是却受到乌桓人的欺压奴役。如今汉正军和黑山军联袂而来,改编组建的辽西b
级军团,也是汉人乌桓杂胡人等都有。因为时间太短,这样的部队别说打仗,能拢巴到一块别闹矛盾,都得归功于军纪严明。但是阳乐这边的b级军团是魏延过来之后,在能臣抵的帮助下直接收拢的乌桓人,他们没有被打散重编,也没经历过白狼城惨败,所以还是有一定战力的。
辽东属国的乌桓人久与汉人相处,不仅学会了定居,还学会了粗放的耕种,但是,他没学会守城。然后苏仆延与柳毅又开始争论起来。一个说对面兵少,又是骑兵,咱们守着打,他们一点办法也没有;一个说我城外有族人,有牲畜,还有耕种的地,要是只躲在城里,外边的不是等于都留给汉军了?
二人争论的结果就是柳毅留在城里看热闹,苏仆延带着乌桓人跑出去与魏延干了一仗,然后回到城里,老实了许多。
魏延打赢一仗,并没有乘胜攻击,反而就在城外扎了下来,并且天天派人在城外叫骂质问苏仆延,为什么一边上降表,一边拒抗天军,难道是想要造反吗?苏仆延无君无父无信无义,无智无勇,无耻无德反正就是啥也没有,包括他儿子的屁屁上,也没那个啥。
能臣抵也在一旁加劲儿,派了乌桓兵士跟着朝城里喊,说大汉朝廷只是要恢复汉家制度,并非来与我们乌桓人为难,苏仆延为了一己私利,不顾族人死活,实在是天理难容。奉劝昌黎城里的乌桓兄弟和女兄弟们,千万别跟着苏仆延一条道跑到黑呀,否则朝廷大军一到,必将严惩叛逆之徒,昌黎也必不保,化为齑粉。并且还说,谁要是把苏仆延的脑袋献出来,朝廷必有重赏!
苏仆延想骂人,但是更想哭。
没见过这种打仗不动刀子只动嘴的,要不要我站城头上问问“你瞅啥”
呀?也不对,之前动过一回刀子,想想那个恐怖场景,还是动嘴比较讲文明。
但是,这也不能天天缩在城里挨骂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