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老二则去采买了一些东西,没事人一般回村去了。
而方老汉也敲响了村口的铜钟,村里老少,但凡在家里的,都聚到村口探看。
春初的风还是带了几分寒意,方老汉双手插在袖子里,同众人说道。
“乡亲们,先前我说过,我们家里秋日时候打算开粉坊,少不了要用土豆和红薯。
如今收购价格已经定了下来,红薯是五文钱一斤,土豆是四文钱一斤。
大伙儿若是打算赚这一笔钱,没事要早做准备。”
红薯五文,土豆四文?
这价格可是太高了!
所有村人都是以为听错了,红薯亩产最少一千斤。
就是说一亩地只到七月中,就能卖五两银子,之后再种白菜萝卜这些秋菜也不耽误。
要知道,种苞谷一年也不过收入四两银子。
而且种苞谷要付出很多力气,红薯土豆几乎是栽进地里不用管了。
特别是土豆,红薯还需要育苗之后栽种,土豆只要把发芽部分切成块,按到地里就完成了。
当即就有人高声问方老汉,“大叔,这价格可是不低啊?
你们家里收这么多土豆红薯,不怕赔本吗?”
方老汉笑呵呵应道,“不怕,老二他们心里有数。
这么大庄园都折腾起来了,就是赔点儿银子也不会如何。”
村里人扫了一眼,不远处的庄园,屋脊连绵,方家确实家大业大,于是纷纷点头。
梨花开了两月,银子就哗哗往方家流了两月,谁不眼红啊。
别说买几亩土豆红薯,就是买的什么宝贝也买得起啊。
有人就道,“那我们家里若是种了,秋日时候,大叔可一定要收啊。”
“是啊,大叔,我们种出来了,到时候您家里有别的打算不收了,我们可就完了。”
“不会,你们谁打算种,跟我去家里写契书。
我们家里保证秋收时候,按照价格收买,绝不反悔。”
方老汉应的干脆,村人一听这般,立刻放了心。
当即各家商量了一下,所有的田地都拿出来种红薯土豆,肯定不成。
但分出一半,再加上房前屋后多开垦几片地方,种些下去,想必一家也能卖个三千斤。
到时候,收入十几两银子,也着实不错。
没一会儿,大半村人都去方家签了契书,剩下的人陆续也过去了。
最后拿了按着方老汉和方玉手印的契纸回了自家,当然他们按手印的契纸也留在了方家。
很快,消息就传了出去。
乡邻的几个村子也有人找到方家,想要签契约,秋日卖土豆过来。
方家是来者不拒,有多少买多少。
以至于,南北二屯,东西两村,方圆几十里都兴起了开垦荒地种土豆红薯的热潮。
有人私下说,方家发财之后就烧坏脑子了。
也有人说,方家必定是又发现了什么财路,否则不能如此下血本。
但不论众人怎么说,十里八村热衷于种土豆红薯,而且眼见外村人也开始种,生怕被抢了财路,越来越积极。
而这时候,城里城外也渐渐有流言开始传播。
这一日,方老汉从饺子馆往家走,路上见到几个村人在地头儿闲话儿。
眼见他过来,村人纷纷招呼。
众人坐在路边,脚下踩着开始踩着草地。
冬日的枯黄刚刚退去,已经有隐约有了绿色。
有村人压低了声音,说道。
“大叔,您听说了吗,城里有人传说,今年要发蝗灾呢?”
另一个老汉不等方老汉说话,就开口呵斥道。
“胡说什么,这两年都是风调雨顺,怎么可能有蝗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