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家这么大的动作,村里人自然也很快就知道了。
又能到方家帮工,吃得好,工钱给的足,自然是人人都高兴。
但说起方家铺张的这么大,很多人都是担心,偷偷闲话儿。
“这么算着,方家是不是把买人参的银子都花用了?
这可是胆子大,难道不该留一些,备着家里有个急用吗?”
“不知道啊,不过,方老三中了秀才,如今每月都有米粮和银子发下来,想必也不少呢。”
“我听说只有二两银子,二十斤米,也不够他们一家子吃喝啊。”
“那就真不知道了,别的不说,饺子馆生意那么好。
一盘饺子就是三十文啊,一日不用多,卖个几十盘,就有几两银子了。”
“我听人家说,方家又要建好几座院子,租给城里那些人赏花呢。万一没人来看,岂不是白建了。”
“对啊,山上野花年年都开,我也没觉得哪里好啊。”
妇人们议论,老人们也是惦记。
里正和村老到方家喝茶,问起来,方老汉从来都是一句话。
“我老了,家里事情都交给孩子们。他们有主见,我也就不管了。”
里正和村老儿们听了,自然也就不好再多说。
家家都是如此,儿子大了,大事小情,老人就要交出去。
否则儿子没出息,老人也招儿女抱怨厌烦。
就在村里人议论和猜测中,方家的二期工程轰轰烈烈又开始了。
方老大负责饺子馆,方老二负责工地,方老三照旧是苦读,偶尔和老爹一起给方老二打打下手儿。
赵金莲看着饺子馆后厨,王氏和刘氏同方圆儿一起照管工匠们的饭食。
吴嫂子和桃红要负责洗衣打扫,空闲时候也到大灶儿上做饭。
一家人除了金子,其余人都是忙的团团转。
后来,刘氏生怕人来人往,被坏人钻了空子,拐了儿子,干脆把金子送去姥姥家住一月。
胖小子不愿意走啊,还是方圆儿给他带了很多玩具和好吃的,才算不情不愿上了马车。
方圆儿不用哄着小侄儿,更多了一分空闲。
她就跑进城,想要托付孙老大夫帮忙寻西瓜籽。
西瓜,原名寒瓜,据说是从西疆再往西边的过度传到大魏的。
这么多年,一直在南边几州的温暖之地种植。
每年夏日用马车送进京都等处,耗时耗力,价格自然也不便宜。
只有富贵人家才能食用,普通人家见到什么模样都难。
方圆儿前世虽然没种过,但听人说起过。
西瓜喜欢昼夜温差大,喜欢沙土地。
金河县这里四季分明,气候适合,家里刚买的三十亩地也是沙土。
若是能种出西瓜,那家里一年就能把建设庄园的本钱赚回来。
这可比她上山采老参卖掉,要可靠多了。
更何况,她还有亲近植物这个金手指,想必要种西瓜也不算太艰难。
说来也巧,孙老大夫手头居然就有西瓜籽。
当初在太医院,总有新奇之物送进去,供给太医们琢磨。
有一阵曾流行一个笑话,说吃了西瓜籽能强筋壮骨。
结果,太医们研究了很久,根本就是笑谈,也没有人在关注。
他手里无意就留了那么一小包,不过三四十粒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