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蜂侠小说
  1. 青蜂侠小说
  2. 耽美小说
  3. 孰能不朽
  4. 507、第七十章辛筝
设置

507、第七十章辛筝(1 / 2)


好消息和坏消息你喜欢听哪个?

正常人都喜欢前者。

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你选择先听哪个?

安澜觉得正常人多半选择前者,因为听了坏消息后除非好消息好破天,否则心情都不可能高兴得起来,辛筝就不,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她选择先坏消息,再听好消息。

理?由也很朴实:坏消息会先将你的心情打到谷底,这个时候随便一点好消息都会觉得很开心。就好比嚼一斤黄连后再嚼奶糖,哪怕奶糖的甜味很淡也会觉得那是人间极致的甜味。

对此安澜很难理解,但问了一?个问题,既然这样那你为何每回吃糖前不嚼一斤黄连让糖的甜味更甜?

辛筝答曰:我又不是自虐狂,为何要没事找虐?

虽然思维逻辑与众不同,但某种?意义上这种?心态非常的抗压,不论上天降下什么意外和突发情况,辛筝都能很快打起精神重新调整计划。

安澜头回看到辛筝脸上的神情如此复杂。

意料之中、意料之外、居然来真的、疯了、好像也很正常、真的来了....很多很多,不论是去岁惨遭瘟疫和洪水联手扯后腿,今岁被一只邪灵给祸害,辛筝的神情也没这么精彩过。

若非清楚辛筝是什么样的人,自己是什么身份,安澜很难控制自己不探头去看看究竟什么坏消息居然能让辛筝如此。

安澜的好奇太明显,以至于辛筝回过神第一眼看到的便是她的好奇。

辛筝将密函递给安澜。

辛筝不给的不能看,辛筝给的都是自己可以看的,安澜非常麻利的接过阅读起来。

密函很长,但消息很简略。

唐、扶风、濁山三大国带着各自的附庸国共同出兵讨伐蒲阪,讨伐无道昏君,名义都是现成的,杀父杀母之仇。

怕辛侯不明白怎么回事,写密函的人在后头跟了一?大堆对这条情报的注解。

扶风国今岁冬季的时候便结束了内乱,濁山隰叔与扶风旌联手干掉了扶风虔。

收拾完了内乱自然该处理?先君被杀的事了。

人王处死诸侯也不是没有先例,大部分的人王都有处死诸侯的事迹,其中最为卓著的莫过于白帝,砍诸侯如割草,别号国君屠夫。

先君被人王给杀了,继任者有两个选择:忍,当什么都没发生过;不忍,起兵造反。

大部分都是选择前者,少部分选择后者。

有成功的吗?

迄今为止还没有。

扶风旌的选择是少数人的选择:讨伐蒲阪。

这也是这个时候大部分人遇到这种?情况会做的选择,王若强大,杀父杀母的仇都是忍得的,但王权都不强大了,干嘛还要忍?

当然,受死的骆驼比马大,扶风旌也没打算单干。

首先,濁山侯和他一?母同胞,是天然的盟友,这是第一?盟友。

瘟魔肆虐九州,不算辛国这种?非典型例子,濁山国可以说是损失最小的那一茬,国君对国家的控制力强,且国君真的很仁慈,砸锅卖铁的凑粮食到处封城,折腾了半年总算将疫情给控制住了。

国力保存得好,也使得濁山国原本在宁州只是一流大国之一?,要不了多久可能就变成唯一的一?流大国。

没办法,像濁山国这般能够在非常短的时间里将疫情控制住的国家,整个帝国就五个,辛国、太昊国,濁山国、沃西、防风国。

在别人纷纷往下掉时,你哪怕一?步都未进只是定在原地都是一种?胜利。

也因为在瘟魔肆虐中损失小,濁山国有余力与扶风国一起去收拾蒲阪。

更令人惊叹的是,虽然决定搞蒲阪为母报仇,但濁山侯也没无脑出兵,而是在出兵之前先与宁州的大国们商洽过。

让大国逼迫各自的附庸出兵帮助濁山侯,既可以削弱附庸,日后好吃掉附庸,也可以试探一下蒲阪,哪怕濁山侯输了,动手的是附庸,不是他们,王也不能找他们麻烦。甚至濁山侯若在于蒲阪的战争中损失太大,那么濁山国也会掉队,大家都掉队了才能继续手拉手做朋友。

最重要的是,濁山国国力保存得很好,支持她去攻打蒲阪总好过来找自己麻烦。

濁山侯也承诺诸国,日后他们吃小国时,濁山国不会跑去伸张正义。

最终结果便是濁山侯得到了四十万大军以及好心人士提供的大量粮草。加上濁山国自己的五万精兵,以及濁山国附庸们出的十万大军,共计五十五大军,是三方联盟中兵力最盛的。

另一个唐国的情况就比较曲折了。

唐国的情况得从唐武侯说起,就是前些年被王给砍了的那位。

这位君侯是一位毫无疑问的传奇。

唐武侯一?脉是小宗。

帝国礼崩乐坏以来小宗取代大宗屡见不鲜,但这里头的小宗要么是国君的兄弟姐妹,要么就是国君兄弟姐妹的孩子。

没出三代,通过干掉大宗的继承人,从而取而代之,总的来说,走的是宫变路子。

唐武侯他就很不走寻常路。

唐武侯的曾祖是唐国的国君,但他的祖父虽为嫡子却非嫡长子,因此他没当成国君。

不想当国君的少君不是好少君。

唐武侯的祖父成年后分了很大一块封地,再加上帮助兄长顺利继位,封地又增加了,因谥号为桓,被称之为桓公。

桓公在自己的封地上厉兵秣马,时时刻刻都想取代兄长。

都帮兄长继位了怎么还想取代兄长?

这两者并不冲突。

俩都是嫡子,同父同母的那种,唐武侯祖父若不帮嫡长子上位,那么嫡长子被清算时他这个一母同胞的嫡次子也得一?块去死,只能捏着鼻子先将兄长推上去,再拉下来。

没能如愿,但也不算完全失望。

武侯祖父没能将兄长拉下来,却将兄长熬死了。

唐国局势复杂,兄弟的女儿为了压制朝堂上过于强大的公卿们想利用叔父来搞制衡。

思路没毛病,但她低谷了武侯祖父等了数十年后已经不复年轻时的冷静。

唐侯被桓公给杀了,当然,更阴谋论一点也可能是被公卿们给杀了然后甩锅给桓公,毕竟礼崩乐坏的时代,国君不听话,宰了换个听话的是很正常的事。

桓公杀了唐侯后攻进国都,想成为新君,却被公卿们联手赶了出去,立了唐侯的幼子为新君,拉开了唐国长达七十年的分裂。

数年后桓公又将小子侯给骗了出来杀了,再次被公卿们赶走,另立了桓公的一?位侄子为君。

多年后桓公找着机会又将当时在位的唐侯给杀了。

连着杀了三个国君都没能得偿所愿,桓公大抵终于认清事实,消停了,转而向外开拓,将唐国周遭的不少小国给灭了扩大自己的地盘。

桓公有很多子嗣,但他自己太能活了,把儿女们给熬死了,因而最后继位的是他的老来子,庄公。

庄公一边休养生息一边蚕食大宗那边的土地,到了他儿子唐武侯这一?代,唐武侯带着军队杀进?了国都,完成了先人遗志。

然后面临一?个尴尬的问题:为了获胜,小宗走的是多生孩子少种?树路线。

人太多了,不论是因为军功还是血统,每个人都分封的话,需要封太多的土地,而且怎么封才能让所有人满意?如果不能让所有人满意,那么他们能推一?个唐武侯上位自然也能推第二个。

而且做为一个推翻了国君取而代之的小宗,唐武侯看自己的小宗时心里很难说是什么感觉。

反正最终结果是唐武侯解决了所有的小宗,自此唐国只剩下他自己这一?脉,然后重用外来的游士,令唐国国力蒸蒸日上。

灭国数十,唐国版图翻了不止一番。

最强盛的时候唐武侯甚至试探的吃下了王畿在豫州东北的一?片地,王都不敢直接和他开干,而是通过外交手段让唐武侯适可而止,归还了部分土地。

这也埋下了王远征西荒回来,王权重新振兴后第一?件事便是杀了唐武侯。

言归正传,继续说唐武侯。

唐武侯有八个儿女,诸子都很优秀,其中嗣君尤为出色,问题是父子俩年龄差得有点小,不到二十。

太昊琰与她父亲差了二十岁尚且出事何况这俩不到二十的。

随着嗣君的长成,唐武侯看他就没那么顺眼了,但唐武侯比太昊侯更理智也更能忍,看不顺眼也没想着废了嗣君。

但人是会变的。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